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
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泰州市2013年4月成为创新型试点城市,2018年5月国标委批复同意泰州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系江苏首家,全国第5家。当前,科技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泰州市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 1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 泰州市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领头雁作用,为干事创业者“赋能”。设立“蜗牛奖”“骏马奖”,形成奖优罚劣的闭环,建立干部双向激励的新机制,激发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为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了管理队伍,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新格局。泰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11月,泰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聚才用才、鼓励事业单位集聚高层次人才、全面建设创新创业友好环境,提出8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创新政策供给,全面激发创新动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人才政策泰州版本。 1.1 泰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研发投入强度则是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可以反映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2018年泰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3%,泰州市历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逐年提高,见图1。 图1 泰州市历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1.2 R&D活动企业数量增多,R&D经费投入增强 R&D活动是标志企业开展高质量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2017年,泰州市有1113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比2016年增加116家,增长11.6%,2010年后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37.4%,较2016年提高4.2%。 泰州市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体系,解决R&D经费筹措问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强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R&D经费投入机制。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1.98亿元,比2016年增长1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2%。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人均36.5万元,比2016年增加1.5万元,平均每家参与研发的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06.08万元,比2016年增加36.03万元。 2017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0.94%,比2016年提升0.14%,在经过多年低位徘徊后实现较大的跨越提升,达到历史最高位。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19%、0.73%,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和0.12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0.98%,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0.8%,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 1.3 研发队伍不断壮大优化,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运行 泰州市科技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D人员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年末,共有1197家工业企业建有科技机构,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40.2%;2017年,全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7万人,其中从事R&D活动人员达3.07万人,同比增长11.1%;反映研发活动质态的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2.36万人年,同比增长8%。企业每万名人员拥有R&D人员达527.62人,比2016年增加47.1人,增幅达9.8%。 2017年年末,工业企业共建设研发机构1358个。各类研发机构拥有研究人员3.19万人,同比增长5.8%;机构经费支出达107.44亿元,同比增长0.8%。科技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加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与结构得到提升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 1.4 科技创新成果情况 对科技创新及研发投入的重视最终体现为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上,其中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产出活跃与否的重要指标。泰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2018年全年专利申请3504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3813件,专利授权155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67件。2018年、2017年、2016年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3.47件、10.39件、7.86件。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3600件,比2016年增长4.9%,平均每户企业拥有商标1.21件,比2016年提高了0.07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达247项,同比增长17.1%。全市工业企业研发以新产品开发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上马新产品研发项目,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项目4175项,比2016年增加348项,同比增长9.1%;投入新产品开发费用141.8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分别达到1654.92亿元和1598.28亿元。 2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发达地区,还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大院大所等创新载体支撑、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1 缺乏创新思想,创新意识薄弱 我国大多数城市创新建设都依赖于政府指导,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国有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无法激发员工创新意识。企业对科技活动的认识相比政府还存在差距。目前,企业的创新意愿还不够高、创新活动还不够活跃。2017年规上企业有R&D活动比例37.4%,低于南京48.42、苏州44.9%、无锡54.01%、镇江40.37%、扬州50.3、南通39.97%。由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动力不足,影响企业R&D经费的投入。 2.2 政府资金对创新引导功能减弱 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政府行政的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2017年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资金筹集来源来看,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98.1%,同比增长16.3%;使用政府资金1.57亿元,占比达1.4%,同比下降10.3%,政府资金对引导企业研发的影响力在减弱。泰州市历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中企业资金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政府资金占比呈现下降趋势。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投入相比企业资金处于较低水平,反映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2.3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比较滞后 虽然近几年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但投入强度仍然偏低。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是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2017年泰州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9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8个百分点,低于苏南苏中其他城市,位于全省第11,仅高于苏北的连云港市(0.87%)、淮安市(0.84%)。根据国际惯例,满足市场生存条件的研发投入强度达2%以上的企业数为611家,仅为工业企业总数的20.5%。较低的R&D投入强度,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在低层次的研发上,产品缺乏创新的技术支持,削弱其市场竞争力。 2.4 关键领域企业研发投入薄弱 泰州全市2011年以来在能为工业企业经营带来爆炸性突破、长时间技术壁垒红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为零,全部经费集中在试验发展支出。 泰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建设“1+5+1”现代化产业体系中,“1”指大健康产业;“5”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后“1”指现代服务业。医药制造业是“1——大健康产业”关键核心,但2017年整个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仅为14.4331亿元,投入强度占比1.5%,行业普遍未达到国际企业生存线2%;与“5中——化工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研发投入13.73亿元、投入强度为1.04%;“化学纤维制造业”研发投入0.2865亿元,投入强度为0.56%。 2.5 研发机构建设质态回落,高科技人力资源缺乏 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从2016年41.5%回落到2017年40.2%,下降1.3个百分点;共建有研发机构数从2016年1418家回落到2017年1358家,减少60家,且较多僵尸机构存在,2017年工业企业挂牌的研发机构中,认定无R&D经费支出的机构涉及企业174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5.9%。 2017年泰州市企业R&D研究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从事R&D人员的数量也远少于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企业缺乏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存在差距,缺少拔尖人才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在高技术人才方面缺乏领军人物。2017年机构拥有的博士、硕士人数从2016年2949人回落到2017年2884人,下降2.2%,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部机构人员的比重只有2.2%。 3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对策 3.1 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精准创新政策供给 建设创新型城市,首要的是有独特的创新文化。政府部门加大对自主创新重要性及优惠政策的宣传,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泰州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型城市活动,构建全民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机关、行业、企业、社区、村镇、家庭、市民。鼓励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开展创新评比活动,树立表彰一批创新楷模,激发大众开展创新的实际活动。 3.2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基础 进一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做大人才“增量”。深入实施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引进计划,聘请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各层次的技术人才资源。加快高质量本地高校创建整合、重大科研院所设局布点、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构建、企业研发机构提升等人才载体建设,极力营造人才“招得进来、留得舒心、安心科研、理想集聚”的人文环境和人才服务体系。盘活人才“存量”。建立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体制,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3.3 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R&D经费投入稳定增长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多元化投资体系,解决好R&D经费筹措和管理问题。首先是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R&D经费投入,协调现有资源。其次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R&D经费投入。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导向、约束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R&D经费投入;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另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创新科技贷款规模,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要确保R&D经费投入不断扩大,企业主管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努力,确保泰州市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增加;确保企业科技研究机构数量增加及机构升级。 3.4 完善产业链、关键领域全方位发展 大力发展泰州市优势产业,目前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技术五大产业中发展迅速,并且具有一定优势,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促进企业的发展,打造属于泰州的品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再升级。同时要促进中小企业以行业和产业链为纽带加快协同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聚集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园区。政府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门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针对目前企业重视不够,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动员地方、企业及社会各界重视、投入、参与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优化泰州市支持体系,聚焦基础学科研究和前沿探索。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泰州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1]商丽媛.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32):3-5,12. [2]王红梅.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思考——以泰州市为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6):71. [3]李乐飚.关于泰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11-13. 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尊重科技创新的区域集聚规律,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重要指示的重大举措。泰州市2013年4月成为创新型试点城市,2018年5月国标委批复同意泰州市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试点,系江苏首家,全国第5家。当前,科技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抓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泰州市落实十九大精神,实现发展定位的必然选择。1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现状泰州市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领头雁作用,为干事创业者“赋能”。设立“蜗牛奖”“骏马奖”,形成奖优罚劣的闭环,建立干部双向激励的新机制,激发干部新担当新作为。为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了管理队伍,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新格局。泰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8年11月,泰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聚才用才、鼓励事业单位集聚高层次人才、全面建设创新创业友好环境,提出8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加大创新政策供给,全面激发创新动能,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科技人才政策泰州版本。1.1 泰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则是指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可以反映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及其与经济的关系,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2018年泰州市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53%,泰州市历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逐年提高,见图1。图1 泰州市历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1.2 R&D活动企业数量增多,R&D经费投入增强R&D活动是标志企业开展高质量自主创新的核心内容。2017年,泰州市有1113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比2016年增加116家,增长11.6%,2010年后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占规上工业企业比重37.4%,较2016年提高4.2%。泰州市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资体系,解决R&D经费筹措问题,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强劲,形成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R&D经费投入机制。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11.98亿元,比2016年增长15.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2%。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人均36.5万元,比2016年增加1.5万元,平均每家参与研发的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006.08万元,比2016年增加36.03万元。2017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0.94%,比2016年提升0.14%,在经过多年低位徘徊后实现较大的跨越提升,达到历史最高位。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1.19%、0.73%,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0.19个百分点和0.12个百分点;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0.98%,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0.8%,分别比2016年提高了0.13个百分点和0.19个百分点。1.3 研发队伍不断壮大优化,研发机构建设高水平运行泰州市科技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R&D人员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年末,共有1197家工业企业建有科技机构,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40.2%;2017年,全市拥有科技活动人员4.7万人,其中从事R&D活动人员达3.07万人,同比增长11.1%;反映研发活动质态的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2.36万人年,同比增长8%。企业每万名人员拥有R&D人员达527.62人,比2016年增加47.1人,增幅达9.8%。2017年年末,工业企业共建设研发机构1358个。各类研发机构拥有研究人员3.19万人,同比增长5.8%;机构经费支出达107.44亿元,同比增长0.8%。科技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加优化,高层次人才队伍与结构得到提升为企业自主创新奠定了人才基础。1.4 科技创新成果情况对科技创新及研发投入的重视最终体现为多种多样的科研成果上,其中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产出活跃与否的重要指标。泰州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2018年全年专利申请3504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03813件,专利授权1555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67件。2018年、2017年、2016年年末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13.47件、10.39件、7.86件。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拥有注册商标3600件,比2016年增长4.9%,平均每户企业拥有商标1.21件,比2016年提高了0.07件;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达247项,同比增长17.1%。全市工业企业研发以新产品开发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上马新产品研发项目,2017年全市工业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项目4175项,比2016年增加348项,同比增长9.1%;投入新产品开发费用141.83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新产品产值和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元,分别达到1654.92亿元和1598.28亿元。2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问题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发达地区,还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乏大院大所等创新载体支撑、创新能力不强、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2.1 缺乏创新思想,创新意识薄弱我国大多数城市创新建设都依赖于政府指导,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国有企业创新意识淡薄,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不完善,无法激发员工创新意识。企业对科技活动的认识相比政府还存在差距。目前,企业的创新意愿还不够高、创新活动还不够活跃。2017年规上企业有R&D活动比例37.4%,低于南京48.42、苏州44.9%、无锡54.01%、镇江40.37%、扬州50.3、南通39.97%。由于企业创新意愿及动力不足,影响企业R&D经费的投入。2.2 政府资金对创新引导功能减弱促进企业开展研发活动,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之外,政府行政的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2017年从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资金筹集来源来看,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达98.1%,同比增长16.3%;使用政府资金1.57亿元,占比达1.4%,同比下降10.3%,政府资金对引导企业研发的影响力在减弱。泰州市历年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中企业资金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而政府资金占比呈现下降趋势。R&D经费中政府资金的投入相比企业资金处于较低水平,反映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还不够。2.3 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比较滞后虽然近几年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稳步增加,但投入强度仍然偏低。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是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之一。2017年泰州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为0.9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28个百分点,低于苏南苏中其他城市,位于全省第11,仅高于苏北的连云港市(0.87%)、淮安市(0.84%)。根据国际惯例,满足市场生存条件的研发投入强度达2%以上的企业数为611家,仅为工业企业总数的20.5%。较低的R&D投入强度,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处在低层次的研发上,产品缺乏创新的技术支持,削弱其市场竞争力。2.4 关键领域企业研发投入薄弱泰州全市2011年以来在能为工业企业经营带来爆炸性突破、长时间技术壁垒红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为零,全部经费集中在试验发展支出。泰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的建设“1+5+1”现代化产业体系中,“1”指大健康产业;“5”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后“1”指现代服务业。医药制造业是“1——大健康产业”关键核心,但2017年整个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仅为14.4331亿元,投入强度占比1.5%,行业普遍未达到国际企业生存线2%;与“5中——化工业”密切相关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研发投入13.73亿元、投入强度为1.04%;“化学纤维制造业”研发投入0.2865亿元,投入强度为0.56%。2.5 研发机构建设质态回落,高科技人力资源缺乏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从2016年41.5%回落到2017年40.2%,下降1.3个百分点;共建有研发机构数从2016年1418家回落到2017年1358家,减少60家,且较多僵尸机构存在,2017年工业企业挂牌的研发机构中,认定无R&D经费支出的机构涉及企业174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5.9%。2017年泰州市企业R&D研究人员占企业就业人员比重低于其他城市,从事R&D人员的数量也远少于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企业缺乏高素质技术创新人才,在人力资源数量上存在差距,缺少拔尖人才的局面依然没有改观,在高技术人才方面缺乏领军人物。2017年机构拥有的博士、硕士人数从2016年2949人回落到2017年2884人,下降2.2%,博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部机构人员的比重只有2.2%。3 泰州市创新型城市发展对策3.1 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精准创新政策供给建设创新型城市,首要的是有独特的创新文化。政府部门加大对自主创新重要性及优惠政策的宣传,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结合泰州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创新型城市活动,构建全民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机关、行业、企业、社区、村镇、家庭、市民。鼓励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活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培养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开展创新评比活动,树立表彰一批创新楷模,激发大众开展创新的实际活动。3.2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基础进一步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做大人才“增量”。深入实施更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引进计划,聘请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人才;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各层次的技术人才资源。加快高质量本地高校创建整合、重大科研院所设局布点、产业园区创新平台构建、企业研发机构提升等人才载体建设,极力营造人才“招得进来、留得舒心、安心科研、理想集聚”的人文环境和人才服务体系。盘活人才“存量”。建立健全更加灵活高效的人才激励体制,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弘扬创新精神,着力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3.3 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确保R&D经费投入稳定增长建立健全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多元化投资体系,解决好R&D经费筹措和管理问题。首先是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增加R&D经费投入,协调现有资源。其次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R&D经费投入。通过经济杠杆、政策措施和导向、约束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R&D经费投入;支持和鼓励大型企业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集中用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投入。另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企业创新科技贷款规模,强化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机制。要确保R&D经费投入不断扩大,企业主管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要积极努力,确保泰州市有R&D活动的企业数量增加;确保企业科技研究机构数量增加及机构升级。3.4 完善产业链、关键领域全方位发展大力发展泰州市优势产业,目前泰州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化工及新技术五大产业中发展迅速,并且具有一定优势,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促进企业的发展,打造属于泰州的品牌,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的再升级。同时要促进中小企业以行业和产业链为纽带加快协同创新,促进中小企业聚集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园区。政府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降低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门槛。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针对目前企业重视不够,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动员地方、企业及社会各界重视、投入、参与基础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全社会支持基础研究的环境。优化泰州市支持体系,聚焦基础学科研究和前沿探索。坚定不移实施创新强市战略,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泰州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商丽媛.江苏省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J].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2017(32):3-5,12.[2]王红梅.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思考——以泰州市为例[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12(6):71.[3]李乐飚.关于泰州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11-13.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0/0529/337.html



上一篇:浅谈企业科技创新与企业标准化工作
下一篇:政府研发补贴的有效性:引导、竞争与规制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