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江苏高校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组织机构臃肿办事头绪过多、制度体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科技能力的不断提升,高校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的快速发展导致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出现组织机构臃肿办事头绪过多、制度体制落后影响科研积极性、高校间科技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学科共联交叉程度化低、人才保障机制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对高校现有科技创新资源进行系统性分析整理,建立适应形势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攻克科研难题,依托研究所培养优秀科研团队,实现学科深度并联交叉,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本文提出科技创新保障体系构建主要从机构、制度、投入、平台、人才五方面:机构的优化减轻教师负担;创建良好科研环境;改革制度激发科技创新激情;投入多元化以增加高校科技创新经费;完善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并联交叉;人才保障就是科技创新能力保障。

1 优化科研组织结构,打造服务型科技创新机构

(1)优化科研机构,重新定位院系功能。目前江苏高校科研机构数量多,涉及学科杂,机构依托学院不明确。科研项目没有统一部门组织管理,类似科研项目重复申报,科技创新管理混乱,削弱了科技创新力量。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是高校做好科研的先决条件,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大环境下,科研组织机构优化是江苏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化必须实现学科间的有效交融,符合科研将来发展方向,促进教师科技创新积极性,强化产学研的交流合作。因此,江苏高校要以基础学科为基础,以学科方向为指导优化科研组织结构,依托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形成纵横发展,纵向以学校-学院-学科为层级形成组织机构,横向以依托纵向机构建立独立相关的学术组织。

(2)建立健全科研信息发布体系。江苏高校需建立权威科研信息发布平台,因缺乏权威科研信息的获取渠道,没有科学的指导,导致科研方向不明,科研力量被分散,对高校的科研创新造成阻碍,影响高校的科研发展。随着国家大数据的技术发展,江苏高校普及校园信息化建设,不仅提高高校内部的科研信息发布共享,也加强了校与校间的科研资源共享。而发展高校的科研信息发布体系方向:①校图书馆相关科研信息数据库的完善,如健全万方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等等便利服务于教师的数据平台,科研主管部门要将高校、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相关科研信息及时进行公布,引导科研项目申报方向,完善高校科研信息的共享服务体系。②强化江苏高校间、校企间、校政间的科研创新交流,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到校进行学术报告,将科技前沿及学科建设等进行交流,创建高等学术研究的科研氛围。地方主管科技部门为高校教师讲宣传本地科技状况及奖励扶持政策,激励教师科技创新激情。

(3)促进成果转化加强推广商业化。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就专利的申请量来讲,高校是主力军。但成果转化率只有30%左右,普遍低于发达国家。分析原因在于高校过高追求数量,忽视了成果的转化率。如技术成果过于理论化,无法推向市场化;成果转化的成本核算过高,不利于商业化;技术延续性不足,技术断层不适应市场发展等等。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成果的商业化,成果只有在市场转化的过程中形成商业效应,才能促进科创创新的发展。高校很多成果只到实验室的层次,距离市场化还有较远的差距。因此,高校进行技术研发时要找准定位,符合市场需求,以高校科技创新促进企业产品升级,实现产品商业化成功运营,企业的发展反哺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校企合作方式也可多样化:①结合地方政府扶持,校企合作申报政府项目;②引企业投资入校园孵化器进行技术孵化;③企业聘任高校领域专家作为科技副总驻企进行技术帮扶;④搭建技术转让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产业升级;⑤地方政府予以政策上的帮扶,推动成果向企业的输入。

2 完善科研创新制度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1)科技创新力的强弱在于制度政策的引导,创新方向则由市场决定。高校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建设要符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引导,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创建激励教师科技创新意识的机制。机制建立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技术创新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解决市场发展中碰到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技术难题;②创造积极的创新环境,将教师的科研工作与自身发展相结合,促使教师对主动要求科技创新的突破,要打破职务职称的壁垒,实行评聘分离的制度,这可激励低职称教师通过科技攻关,获得技术创新的满足和认同。高级职称教师要享受自己的职称津贴,就要不创新科技出成果,促动创新意识。③对于科技创新获得杰出成就的,制定激励政策,比如在职称评审、成果作股入企、评奖等方面,使其有归属和荣誉感,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1/0115/1246.html



上一篇:第八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级会议举行
下一篇:大学生科技创新诚信意识培养研究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