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国有企业研发支出税收筹划策略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引言 我国国有企业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它在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已经创设了3313个研发机
引言
我国国有企业已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它在实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已经创设了3313个研发机构,并且还拥有创新能力极强的平台;在2019年的时候,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挤进了“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榜”前十的行列,并且我国已经有九家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2018年,我国中央企业的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完善,并且拿下了98个国家级的科学技术奖项。然而我国绝大部分的国企在研发方面的关注度不高,并且在资金投入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以及创新机制还有很多的缺陷等,使得我国的国企和世界上一些科学技术发达的企业相比,国企在创新能力和研发等方面还是落后于这些国外的国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只有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我国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大程度的规避体制机制的限制,使得科技蕴含的潜能被完全地释放出来,从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保障。我国想要发展战略不断地被创新的话,需要注重该工程的系统性。对于科技成果而言,它服务的对象应该是我国人民和市场,只有满足我国的人民和市场需求,才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科技成果的作用,才能保障我国创新工程顺利地进行下去。而研发支出制度的优化与调整、流程的整合与再造可为企业实施科技激励办法、实现价值转化、降低税收负担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因此,研发支出税收筹划策略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科技创新研究背景综述
2019年度沪、深两市中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有4836家,其中23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研发支出的使用情况。2019年,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资金排名靠前的企业在科技方面较强,绝大部分是汽车制造业。然而对于这230家上市公司而言,他们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比例也只是占公司资金总量的4%左右,并且在我国规定的研发5项资本条件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是不高。这些已披露研发支出使用情况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上市公司的年报只单独列示计入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不仅没有列示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的研发支出,而且在研发支出情况方面,相关的上市公司没有完全写在附注当中。因此,在上市公司没有明确解释划分标准或者没有详细列示研发支出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不能正确的评定该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是不是符合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五个条件,因此,有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
(2)很少有上市公司在“管理费用”项目中对研发支出做出详细注释。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支出一般列入“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科目,如果在“管理费用”项目注释中能同时列示出明细项目金额,使得“管理费用”项目列示的金额和“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列示的金额能相互验证,那么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管理费用中有多大比例是企业为完成研发项目而发生的,这样能够方便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楚地掌握相关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
(3)另有部分上市公司将研发支出列示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下,而且它的名称也是多种多样,如“试验费”“科研费”“技术开发费”等。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对研发支出的管理与披露仍然存在不完整、不健全的问题。
二、国有科技型企业研发支出管理模式现状
(一)在项目预算环节,项目需求考量不够全面,预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目前的研发支出未全面考量项目需求,研发支出预算准确性也有待提高。项目经理人需要从研究、调研、会议、差旅、培训、管理等业务需求出发,全面考量项目的人力、设备、材料、场地等资源投入,以便更好地完成项目预算编制等工作。
(二)在项目立项环节,资源分配使用有待通过放权提升效能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研发支出内部审批手续较为烦琐,通常立项工作需要完成各项审批,包括:项目前期调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论证、签订计划任务书、预算审批、正式立项申请及批复等。在满足合规管控的前提下,需要简化正式立项前的各项审批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赋予项目负责人自主审批的权限,便于资源的高效使用。
(三)在财务核算环节,各项资源投入情况的反应精准性不高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1/0122/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