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高校科技创新助力地方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概述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 年,始终围绕 “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 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 “科技强校” 战略, 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学校科
1 高校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概述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 年,始终围绕 “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 的办学格局,大力实施 “科技强校” 战略, 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学校科技创新体系、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和提升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助力安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有成效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以供给侧需求为引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注重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扎实做好专业教学工作,通过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为安徽省中医药领域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8×104余人,很多已成为安徽省中医药卫生、教育、科技、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安徽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1.2 科技创新有进展
学校依托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道地药材品质提升 “2011” 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开发。近5 年,发表学术论文4 000 余篇,获得国家专利近100 项,荣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40 余项。在糖尿病、肝豆病等重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针灸经络研究、中医药资源调查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极大地提升了安徽中医药在全国的学术地位。
1.3 社会服务有提升
学校3所直属附属医院是全省中医院的龙头单位。一附院是国家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二附院是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在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中均起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与黄山、亳州等10 余市县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与安徽济人药业、华润三九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在种子种苗、种植采收、产地加工和健康产品研究等方面协同攻关。依托专业智库协助政府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起草完成安徽省和六安、宣城等多个市县中医药发展规划,协助政府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旅游、养生、互联网+ 等融合发展,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
1.4 文化传承有特色
学校依托新安医学安徽省 “115” 产业创新团队,以有价值的文献为支撑、以有特色的理论为核心、以有疗效的临床为宗旨、以有前景的新药为重点、以培养有生机的人才为目标,在文献整理、特色理论研究、疑难疾病防治、名方验方开发等方面形成了稳定方向,在地方医学流派的现代传承研究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通过华佗医学、“五禽戏”等各类养生功法推广和研究,不断拓展华佗文化研究领域。主办或承办世界中医药养生大会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夏季峰会,传播 “北华佗南新安” 中医药文化,彰显了安徽中医药文化特色。
1.5 对外交流有亮点
学校是安徽省中医药对外交流的窗口,主动承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外交往活动。先后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 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德国、希腊、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二附院作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全球首家 “临床基地”,先后开展中德合作交流项目、中英康复合作项目、中俄中医药实践与发展合作等项目,医疗服务受到所在国民众的欢迎,扩大了安徽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2 安徽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2.1 中药产业发展缺乏核心品牌
随着安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发展水平和服务的不足开始逐步呈现,大部分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规模小、整体效益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弱。安徽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中药材种植、流通和饮片加工层面,处于 “微笑曲线” 的低端,产品附加值偏低。虽遴选发布了 “十大皖药”,但中药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安徽道地药材和大宗特色中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地方经济水平不高。
2.2 产学研协同创新整体效能不高
学校目前拥有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1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及省级重点实验室,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少,导致科研业务必需的科技人才、工作场所、仪器设备 “三配套” 难以到位,未能最大程度发挥应有作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虽然在中医理论及中药材种植生产方面形成了理论和技术,但推广应用不足,新安医学学术理论与临床运用有所脱节,科研成果未能实现有效转化,对服务地方群众和地方经济社会贡献度还不够大。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1/0219/1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