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与科技创新的内在逻辑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形成认识的过程,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实现认识的过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

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形成认识的过程,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实现认识的过程,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正确的认识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才具有价值意义。新发展理念是关于发展本质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着的实践又一次认识上的升华。从认识过程来看,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属于形成认识的第一次飞跃,而新发展理念用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则是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运用和创新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要实现从创新发展理念到科技创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必须正确把握确立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汇聚主体力量等基本环节及其内在逻辑,使之相互联系、依次递进。唯其如此,科技创新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确立科技创新的实践理念

科技创新是主体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同其他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一样,首要环节是形成实践理念。所谓实践理念,就是主体基于理性认识所形成的关于实践的观念模型或理想蓝图,或者说是主体用以指导实践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主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体关于客体内部结构、外部条件和运动规律的认识,由此形成客体是什么、怎么样的事实判断;二是主体关于自身需要、目的、能力以及活动规律的认识,由此形成客体应当怎样、能够怎样的价值判断。由于实践理念是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因而成为引领实践活动的思想先导。科技创新的实践理念既要正确反映科技的特殊重要功能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要正确回答科技创新“是什么”、“怎么样”这些科技创新实践的前提性问题,以此增强科技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首先,科技创新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必须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创新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而形成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新发展理念把创新置于首位,突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确立了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并明确要求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然而,创新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既要坚持全面观点,又要突出重点,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无疑,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

创新包括诸多方面,如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等,而“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1]。科技创新不仅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而且又贯穿和渗透于其他创新过程中,理论创新本身就是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和表现形式,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方面创新,都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牵引。坚持科技创新,要求我们在思想上形成高度自觉,在实践上保持高度自为,使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真正成为增强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和战略资源,成为政策制定、制度安排以及区域、行业、企业发展评价的主要考量因素和关键衡量标准,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制胜因素。

其次,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必须充分发挥其在强国富民中的特殊功能。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考察近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和资本主义积累的手段时曾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因素,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科学在工艺上的应用,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的性质。正是基于这一分析,马克思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2]188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性及其价值意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反复证明。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和水平远远超出了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和效益转化更是前所未有,一项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往往会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有鉴于此,邓小平充分肯定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同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274的著名论断,不仅揭示了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而且阐明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起着先导引领作用。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1/0412/1728.html



上一篇:对悠久的不安和恐惧是日本美的全部
下一篇:习近平科技创新观探析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