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提升无锡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决策,其重点任务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四五”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迈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关键五年[1]。
1 无锡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长三角发展格局中,无锡既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有良好的发展态势,江苏省委对无锡也提出“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示范和领跑者”的目标定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无锡行动方案》(锡委发〔2019〕76号)和《无锡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等文件。无锡在落实国家战略时围绕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力争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高地、人才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
2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意义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作为创新的主力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校的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2]。”《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国家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加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与教育的结合[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归属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其地位同等重要[4]。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职业教育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是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具有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5]。
开展科技创新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主要动力,能够充分调动高职院校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主动性,教师是高职院校的主要科研力量,有利于教师队伍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更好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功能,有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科技创新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融入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项目,将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3 无锡高职院校现状
无锡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现代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发源地,是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无锡历来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无锡市委市政府也为无锡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人才、土地、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截至2019年底,无锡市共有高职院校10所,其中,“双高计划”学校2所,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3所,目前无锡市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覆盖16个专业大类,涉及45个专业类别,基本覆盖了全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领域[6]。多年来,无锡的高职院校为无锡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充分体现了服务无锡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功能。因此,提升无锡各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无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圈,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4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国家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科技创新没有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评职称才被动的做些科研工作,教师科研热情不高。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本身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科研和创新,申报的科研项目多为省市级,国家级项目很难有能力申报。高职院校还存在专业设置和行业匹配度不高,教师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且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更低,对于前沿的行业技术、工艺了解不够深入,教师的技术创新服务还不能有效地聚焦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总而言之,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时普遍存在科研热情不高、科研创新能力不够、科技项目层次偏低、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校企合作科研优势不足等问题[7]。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qikandaodu/2021/0629/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