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储粮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第一紧要大事”,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应急救灾、稳定粮价方面,储备粮发挥着越来
作为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在中国历来被视为“第一紧要大事”,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应急救灾、稳定粮价方面,储备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连续十几年的粮食丰收后,我国粮食库存也达到了历史高位,“库里有粮”“广积粮”之后,又该如何保证粮食的质量和安全呢?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实现了绿色储粮。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2000年以前,中央储备粮分级管理于各级地方粮食企业手中,政企不分、责任不清,导致出现了“储备粮数量不实、质量不保、调动困难、巨额亏损挂账”等问题。2000年,国家决定对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组建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政企分开,建立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从此我国的中央储备粮管理进入新阶段。
据中储粮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申雷海介绍,成立17年来,中央储备粮宜存率从2000年以前的不到60%,迅速上升并稳定保持在95%以上;中央储备粮业务从垂直管理体系建立前的巨额财政亏损挂账,到中储粮成立后再没有出现亏损挂账。中储粮连续12年高效执行国家政策性收储等调控政策,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维护了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
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储粮
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储粮、绿色储粮成为仓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探索绿色储粮的进程中,中储粮积极致力于科技创新,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空调控温储粮技术、智能通风技术、粮情检测技术、粮面压盖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逐渐运用到粮食储存中。
其中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就是由中储粮北京分公司自主研发,中储粮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展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的粮食储藏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张展说,中储粮北京分公司在工作实际中发现,科技储粮的关键是控温,难点也在控温。他们充分分析传统控温技术的弊端和劣势,创新性地提出了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实现了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体系。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仓内底部通风地笼、仓外通风口、环流风机、仓外保温管、仓内空间与粮堆形成一个气体运行闭合回路,在环流风机的作用下,自粮堆底部经通风地笼抽出粮堆冷气,经过保温管注入仓房上部空间,使仓内上下空气在闭合的循环系统中运行,不与外界空气接触。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都是高温,传统方式下粮仓里的温度可达到37℃。而通过内环流技术,可将仓温和表层粮温控制在25℃甚至20℃以下,解决了粮堆“热皮冷心”问题,让粮食可以安全度夏。而且仓内相对湿度均在35%以下,有效控制了储粮有害生物的生长繁育。
“其实安装内环流控温系统并不贵,单仓造价也就在3万元左右,而且安装很简单。平时运行的费用仅为电费,按每年运行100天、平均每天运行6小时计算,每吨粮食每年的费用才两、三毛钱。但是采用科保技术的粮食每年轮换时,销售价格比日常保管的每吨可高出40元,北京分公司全辖区可实现可观的管理效益。”张展强调。
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分公司辖区就有19个直属库的970个仓房采用了内环流控温技术,实现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485万吨;应用氮气气调仓房63个,储粮规模28万吨;应用空调控温仓房147个,储粮规模70万吨。
现在,北京分公司辖区直属库科技储粮规模由2014年底的15%提高到100%,在中储粮系统率先实现了科技储粮全覆盖。同时,北京分公司还将储粮技术向地方仓储企业推广,已经向88家地方企业推广了内环流控温技术,库外中央储备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5%。
在中储粮北京分公司涿州直属库,干净整洁的库区内有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三种不同形状的粮仓,使用了包括氮气气调、内环流控温、智能通风等不同技术来实现科技储粮。
中央储备粮涿州直属库主任魏国富说,他们专门成立了科技储粮工作室,在辖区创新开展内环流控温与氮气气调相结合应用研究,在内环流控温储粮的基础上,再充分利用氮气气调富氮缺氧原理,降低粮堆中的氧气浓度,达到防虫、杀虫、抑菌和控温的效果,延缓粮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0/071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