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技创新是粮安天下的重要支撑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报评论员 刘 彤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

本报评论员 刘 彤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调研时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大局,确立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的国家粮食安全观,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引领推动了我国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高起点上突破资源环境制约瓶颈,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创新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国立足基本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作为基本要求,把强化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保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技推广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40年多来,我国粮食亩产从1978年的135公斤提高到2019年的381公斤,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亿吨连续迈上4亿吨、5亿吨、6亿吨台阶。

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通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效益却大幅提升。放眼全国,农业生产在悄然改变,"镐锄镰犁"逐渐退场,智能化的"金戈铁马"走进农田,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儿"。在河南临颍县, 7000亩的5G智慧数字农业种植区里投入使用的5G智能土壤传感器和气象检测仪等设备,通过物联网全天候进行土地墒情检测、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灌溉,可节省化肥农药30%、节水50%、节省人工50%以上,亩均效益提升超过15%。浓浓的"科技范儿"改变着农业,也注入了发展的活力。越挑越稳的农业现代化"金扁担",不仅挑来幸福生活,也挑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粮食产业的关键所在。通过科技创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增添保持粮食供需总量平衡的后劲。通过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产后服务、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带动形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的良好局面。通过科技创新着力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科技创新,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个目标",围绕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突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示范市县、特色园区、骨干企业"四大载体",推进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使粮食产业发展成为兴粮之策、惠农之道、利民之举。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20年,受国内外疫情形势影响,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考量,我国在水稻种植上提倡扩展双季稻种植面积。目前,袁隆平团队已在湖南布置13个示范点,试点双季稻种植,目标为早稻亩产400公斤,晚稻采用第三代杂交稻,攻关亩产800公斤。双季稻亩产共计1200公斤。同时,袁隆平团队还在湖南省内两地及广州黄埔区一地,共计部署三个点,启动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攻关。袁隆平说:"创新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都很重要,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尤其如此。我一定会带领团队,朝着新目标,继续奋斗。"

耕地是基础,科技是动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落实落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确保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0/0804/520.html



上一篇: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新大赛火热开展
下一篇:央行旗下金融科技公司又添一子 征信中心、清算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