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际观察:让科技创新之光照亮更宽广的中俄合作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各项科技创新激发出的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两国关系步入新时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各项科技创新激发出的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这个时代最耀眼的光芒。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这是两国关系步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国家级主题年,是两国从战略高度擘画科技合作的重大举措,也预示着中俄各领域合作将获得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

中俄科技合作历史悠久,为两国国民经济建设与科技水平提升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给予中国各领域建设发展巨大的科技和智力援助。苏联解体后,中国同俄罗斯很快签定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推动各领域合作蓬勃开展,取得丰硕成果。比如在核能领域,1999年10月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以来,中俄核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内涵不断丰富。从田湾核电站到快中子反应堆,经过20多年的良好合作,双方互信不断累积,互补效应不断释放,合作成果不断显现,在实现能源共同开发的同时,积极拓展面向第三国的国际核电市场。在航空领域,中俄CR929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稳步推进,双方立足市场需求联合打造的一些关键部件,已经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航天领域,双方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格洛纳斯系统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并决定进一步加强月球与深空探测合作。经过多年发展,中俄科技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连接两国高水平关系最重要、最活跃、最持久的纽带之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互办科技创新年为契机,中俄科技合作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是合作基础更加厚实。根据初步协商,两国将在"中俄科技创新年"框架下共同举办近千项活动,内容涵盖建立基础学科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长效合作平台,举行系列高水平科技研讨会、综合性科技展览、科技竞赛,开展联合科考,加强人才交流与培养等多个方面。双方强化科技合作基础(上游)建设,将为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下游)合作创造出更多路径与可能。

二是沟通机制更加完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框架下科技合作分委会、中俄创新合作协调委员会(中俄创新对话)、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科技部长会议等双多边政府间机制,为科技交流合作提供多渠道平台保障。为更好统筹协调科技创新年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共同组建了中俄科技创新年组委会,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吸纳更多部门、机构、地方担任成员单位参加。

三是资金支持更加给力。中俄科技创新年是两国间第一个以自然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主题年,进一步体现了两国提升科技合作水平的坚定决心。自然科学发展研究离不开资金支持投入,为推动有关活动和项目切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根据政府间有关协议,双方将创建总额为10亿美元的中俄科技创新基金,用于促进两国科技合作项目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特别是促进两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合作研发,并带动双方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两国科技创新合作。

今年以来,各国均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是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突发性全球危机,病毒检测、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发等问题受到空前关注,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对防疫抗疫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更加凸显。加强公共卫生、新技术应用领域的科技合作无疑也将成为未来中俄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向。

一直以来,中俄两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科技合作。疫情初期,两国防疫主管部门就建立起直接的疫情通报沟通机制,并互派医疗专家交流经验,互相提供援助物资,树立了国际合作抗疫的典范。面对疫情严峻挑战,根据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双方可以进一步推动在病毒溯源、病毒变异、免疫策略等领域的联合攻关,提升疫苗、药物、检测试剂、医疗设备研发等方面合作水平,共同提升威胁应对和医学救援水平,为维护国际卫生安全贡献中俄力量。

新技术应用方面。华为公司积极开拓在俄市场,与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研发联合实验室,与俄移动通信运营商签署5G合作协议,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在俄的研发中心数量增加到5个。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滴滴出行等中国互联网知名企业也积极扩展在俄业务,带动以互联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两国数字经济合作蓬勃兴起。

习近平主席指出,"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承载着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更大期待。"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个别国家奉行本国利益优先,推行科技霸权主义,人为设置门槛和限制性措施,不择手段打压、制裁他国科技行业和人才,阻碍正常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阻碍人类科技发展进步,是彻彻底底地"开历史的倒车"。中俄都是世界科技大国,俄罗斯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方面具有雄厚基础,中国在信息通信、卫星导航、无人机、超级计算机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俄都处于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都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以科技创新年为契机,中俄两国可以更好地优势互补,相互借鉴,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共同走出一条联合图强、打破封锁、跻身一流的科技发展道路,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各领域合作的拉动作用,助推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更高水平。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0/0825/694.html



上一篇:默克科技与京东方将共同推动OLED技术的创新、应
下一篇:科技创新为“天路”筑起安全防线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