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汇集1亿条论文 三年计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已汇集1亿条论文,三年计划也出炉 10月29日,2020浦江创新论坛唯一一场以云计算、科学数据为主题的分论坛在沪举行。 分论坛以“云时代的科学第

原标题: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已汇集1亿条论文,三年计划也出炉

10月29日,2020浦江创新论坛唯一一场以云计算、科学数据为主题的分论坛在沪举行。

分论坛以“云时代的科学第四范式”为主题,与会来宾围绕科学第四范式,共商全球科技创新格局转变所带来的思考,深入探究如何通过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架构,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现场,正式发布的《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论坛透露,目前中国科学数据管理还面临一些问题,比方说随着近年来科研投入不断增长,科学数据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数据用率很低,科学数据流失严重,很多数据产生以后直接递交到国际数据库,没有留在国内。

此外,很多科研机构课题组缺乏对于数据长期保存的能力,在科研当中对国际数据库依赖非常严重。

根据国际权威组织所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科学数据库,美国排全球第一,中国只有46个,未曾进入前十,和全球领先国家差距很大。如果未来国外切断科学数据方面供给,将会对中国科研产生极大干扰。

同时,据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首席执行官朱悦介绍,去年对上海400多位科研工作者进行调查问卷,发现科学家对于数据管理需求很强烈,有86.5%科学家表示需要进行数据查找和获取,接近70%的科学家表示希望进行数据交流和共享,在技术环节,数据经常会丢失,有超过四分之三科学家表示,数据丢失原因仅仅因为硬件存储设备不行。

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傅国庆介绍,在过去一年多里,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已经汇集的科技创新资源数据,包括一亿条不同来源的学术论文,1.3亿条专利,47.8万全球高层次人才数据,以及5000万条国际科研基金,1200万家长三角在沪经营企业,以及4万套科学仪器、26家全球国立科研机构等数据并构建统一的科创资源数据平台。

朱悦表示,在不远的未来,上海科技创新资源数据中心将紧跟国家战略和上海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要求,用三年的时间深化科技创新资源数据服务,探索科学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模式,探索共建共赢的科学数据应用模式,优化科学数据服务生态,加强国际合作,全力打造支撑“1+1+N+X”科学数据生态体系的技术载体。其中,重点推动以云架构为基础的综合型科学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到2023年实现50PB存储的建设目标。

“同场正式发布的SCIPLUS科研云正是《三年行动计划》的一个良好开端,科研云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传统科研工作向科研第四范式的转变。” 朱悦表示。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0/1030/1109.html



上一篇:浦江创新论坛热议科技金融:未来金融服务将变
下一篇:中咨国业多位专家入选全球科技创新联盟专家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