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助力高质量发展 成都科技创新投资集团即将挂牌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杨金祝 近段时间,“科技创新”一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层面的多项重要会议中,都着重提及,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纵观从国家到四川省再到成都市,围绕“科技创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杨金祝
近段时间,“科技创新”一词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层面的多项重要会议中,都着重提及,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纵观从国家到四川省再到成都市,围绕“科技创新”提出的要求,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市科技局局长丁小斌认为有三个关键词让他印象深刻:“核心任务”、“战略支撑”、“首要任务”。
“把创新作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任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及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丁小斌指出,足以见“科技创新”重要性。
在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丁小斌关注到了几个变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全社会研发投入以及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纳入了市政府主要目标考核。
“下一步,成都将聚焦科技创新,聚焦怎么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让我们的科技资源转化成城市竞争力。为此,我们大体上聚焦三个环节、提升四个能力以及抓五个方面的工作。”丁小斌说,归根结底,就是怎么向科技要答案。
布局规划
制定条例或法律规范推动科创中心建设
未来成都科技创新发展从大的方向上看,主要聚焦三个环节和四个能力。“科技发挥作用,要从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进行切入同时,我们还要着力增强城市的四个能力,即产业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运用能力、创新生态能力和开放协同创新能力。”丁小斌解释,开放协同创新能力的增强,不仅仅局限于成渝两地之间、还有成都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甚至全球之间。
在具体工作上,丁小斌首先强调了成都需做好系统规划布局。“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各项工作的起步,我们要基于两个大局,并且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做好规划。”
他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目标定位是“两极一中心”。“我们在做好科技创新中心行动方案时,还要推动成都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条例的出台。这一做法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都是比较创新的,以条例、法律条文或规范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还比较少。”
从未来整体的空间布局上看,成都谋划了包含四个层次的构架。“第一层就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接下来就是西部(成都)科学城,紧接着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天府实验室。”丁小斌介绍,成都将重点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按照“一核四区”功能布局,用“核心+基地”方式,以“一核四区”为主平台,连接66个产业功能区和14个产业生态圈,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按照“四个面向”,规划布局关系城市未来产业发展的科技前沿,包括前瞻布局量子互联网、合成生物等。”他介绍,传统的高端工业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也会做好规划和布局。
做好支撑
争取在上半年挂牌两个国家级专业实验室
“不管怎么谋篇布局,创新驱动还得依靠企业这个主体。”丁小斌强调。
“成都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比较快。”他列出一个数据:2020年成都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00余家,增长47%,总量突破6100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离北京深圳等地还有一定差距。”
从另一个层面看,成都在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上,仍需要突破。“成都要建世界级城市,必须要有世界级的企业。”丁小斌表示。
同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还得依赖于平台的支撑,尤其是国家级的平台或国字号的载体。
成都在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的平台上正在发力。丁小斌透露,成都策划了五个专业领域的实验室,争取在上半年挂牌两个左右的实验室。“目前正在建设过程中。”
国家级创新中心建设方面,能够代表国家水平,通过载体整合行业领域相关资源的国字号平台,今年有两个也要落地成都,涉及川藏铁路轨道交通等。“今年也争取将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体系。”他表示。
依托“国家队”,比如中科院等知名高校院所,成都还要建立一批在专业领域具有特色鲜明的创新研究院,即产学联合实验室,丁小斌介绍。
生态优化
创新推出研发贷、成果贷以及人才贷等金融举措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0210/1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