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重庆科技创新|④拟好创新“提纲”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式揭牌。 整个科创中心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可容纳8-10个科研团队,是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同探索体制机制

4月7日,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在两江协同创新区正式揭牌。

整个科创中心占地面积约3.4万平方米,可容纳8-10个科研团队,是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同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

“我们看好重庆两江新区,这里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之后我们还准备把更多进入中试阶段的科研成果带到两江协同创新区来。”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苏海军说。

类似这样的科创中心在重庆不断落地,带来的人才集聚效应与成果转化成效也愈发明显,而在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正是重庆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革新。

璧山区热谷机器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人正在组装机械手臂

固基

从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冯光选择到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工作。今年,是他举家搬迁到重庆的第二年。

在校期间,冯光获得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金奖。当时,冯光压根没有想过会与重庆结缘。直到毕业前,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到华东师范大学做演讲,这才打动了这位各家竞相争抢的高层次人才。

“当时重庆科技局说了很多重庆关于科技创新的规划,尤其提到两江新区和华东师范大学在两江协同创新区共同打造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届时,我不仅可以带领团队,还能享受安家政策。”因此,冯光决定来重庆发展。

湖光山色,美不胜收。2019年,冯光走在两江协同创新区的路上,心情万分舒畅。他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依托两江新区创新政策建立了博士后站点,人才力量得到极大提升。

“我主要是在微纳尺度领域围绕能源生产进行研究。重庆正在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我可以学以致用,十分开心。”谈到未来的发展,冯光信心满满。

完善的人才引进服务政策让更多类似冯光这样的高精尖人才不断扎根重庆。

为构建“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由两江协同创新区、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3个园区构成的两江新区博创园,构建了“产业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加速”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可以为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积极落实《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对博士、博士后提供“站前、站中、站后”全流程资助服务,将博士后纳入人才安居政策、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对象范围,提供个税减免、子女入学、投融资对接洽谈等全方位服务,并为博士后职称评定建立“绿色通道”,提供成长“快车道”,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

内优

2020年12月29日,重庆大学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外大雪皑皑,但监测站的工作人员却异常兴奋,因为该站当日获批成为重庆大学的第一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从派人前往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再到一个个“首次”发现,重庆大学在科研上从未停止攀登的步伐。重庆大学深知,只有开辟自己的道路,从内部优化创新体系,才能让科研不受单一学科发展的禁锢。

为此,重庆大学构建了“1+5”新型科研创新体系,形成了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产业培育为纵轴的科研全链条,以基地平台、科研项目、人才团队为横轴的矩阵式科技创新组织管理模式。

不仅如此,重庆大学还摒弃“唯论文论”,构建了符合科研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最大程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重庆大学实施重大项目成果人才培育计划,目前已培育领军人才(A类)项目36项,青年人才(B类)项目34项;开展高水平科技成果的培育工作,设立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奖,目前立项72项,资助金额达1140万元,培育的项目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

良好的科研体系成为培养科研人才的“沃土”,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在这里转化落地。

外联

蓝绿相间的跑道,灰白色的车身……在2020年底举行的西部(重庆)科学城首届双高(高价值专利培育、高质量成果转化)赛上,国内首个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项目和世界首条“三合一”电子公路引人注目。这两项成果都来自一个年轻的科研团队——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我们公司长期致力于无线电传输技术研究,这些技术能够有效地运用在汽车领域,具有极大的效益。”华创智能科技公司总经理左志平说。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0428/1873.html



上一篇: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推动实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下一篇:微众银行重视科技创新 用科技助力金融发展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