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技创新比赛获奖难?科技老师只盯课本,忘记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怎样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才能获大奖?这可以说是很多科技老师都在寻找答案的问题。 有很多老师认为,紧盯尖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一出来,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就在人工

怎样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才能获大奖?这可以说是很多科技老师都在寻找答案的问题。
有很多老师认为,紧盯尖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一出来,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就在人工智能方面做文章;互联网+一出来,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就在互联网+方面做文章;3D打印一出来,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就在3D打印方面做文章……这种做法对不对?在某些专家对创新教育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投机取巧,有可能够奏效一时。根据我对创新教育的了解,由于中小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底子薄,在发明创新方面紧盯尖端技术,是赶“时髦”,就象高考押题一样,只能称为押发明作品,具有很大的赌博性。

有的老师利用创新课或科技课给学生讲创新方法,热炒热卖,让学生写出创意方案,然后从学生创意方案中挑选优秀创意方案,进行深化提炼,做出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或申请专利。这种课堂形式有没有错?没有错;需不需要?需要。但问题是由于中小学生底子薄,掌握的基础知识太少,我们的科技教育忽略了很多基础教学,这种直接抄科技教育捷径的方法,一时半会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出来,看似一堂课有3、400份创意,总有部份优秀创意能够达到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或申请国家专利的要求。可事实并非如此,假如我们不加强科技教育的基础教学,这样的课即使长期坚持下去,也收效甚微,很少有学生的创意能够达到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和申请国家专利的要求。

那么,哪种方法才是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得大奖的正确方法,或者说是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得大奖的捷径呢?从创新教育的操作层面上来讲,辅导学生科学研究—通过写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小论文的形式,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以科技小论文的形式或根据其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才是获得创新类比赛大奖的长久之计,也是最简单最捷径的方法。

因为,科学研究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活动和手段。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前一阶段,也是技术创新的基础阶段。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是发明创新的必会手段,应该成为科技老师必须会的“看家本领”。否则,在辅导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获大奖中就会吃亏。所以,通过辅导学生写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科学调查小论文,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以科技小论文的形式或根据其发现和认识的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做成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再配合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写出创意方案,然后从学生创意方案中挑选优秀创意方案,进行深化提炼,做出发明作品,参加创新类比赛或申请国家专利才是获得创新类比赛大奖长期有效的方法。只有这种方法才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才会屡试不爽。

在学校开展“创新潜质竞赛”,从小培养学生雷厉风行,不拖拉磨蹭的好习惯。让学生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能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然后把事情完成的既圆满又漂亮;把思维反应速度慢慢地调整到发明创新的状态中来。通过说幽默笑话,创新名言、格言、警句,把思维慢慢调整到发明创新的状态中来。在学科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加强创新品格教育,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发明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是营造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属于创建创新教育特色学校的方法。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1942.html



上一篇:科技创新的“理想之城”是何模样?
下一篇:微众信科信用科技创新应用 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 | 科技创新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创新与应用版面费 | 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发表 | 科技创新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