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校园企地携手变优势为竞争力!科技创新助力成

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碳达峰 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 碳中和 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源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与封存(CCS) 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到平衡。

成都90%电力都已使用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通过行业的工业流程再造,做出“成都特色”。

成都计划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组建碳中和实验室,构建碳中和产业生态圈。

努力建设碳中和“先锋城市”,成都有哪些优势?如何激励企业在零碳创新上发挥更多的创造力?依托公园城市底色,双碳目标下一步落子何在?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成都已快速行动起来。5月19日,科技支撑成都“碳达峰、碳中和”专家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围绕政策措施,技术路线、技术趋势以及企业技术需求等议题,来自川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展开了讨论。

【优势】

可再生资源基础雄厚 绿色低碳特质鲜明

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面对这场“硬仗”,作为国家批准的低碳试点城市之一,成都早已展开布局。

“目前成都90%电力都已使用可再生资源,具有良好的基础与优势。接下来,可关注跨行业的工业流程再造,并做出‘成都特色'。”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江霞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成都可以对重点产业、能源消耗结构做一个系统“画像”,并对标国内外城市,制定成都科技行动方案。同时,还应该制定“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施工图”。此外,江霞还建议,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并建立“天地一体”的碳中和大数据系统,推动一批具有成都特色的重点工程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都从全国来说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张九天看来,成都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一极,在国家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成都具备较好的能源结构;在科技创新基础上,成都高校院所林立,创新资源集中;此外,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加上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也让城市更加宜居,对人才吸引力与日俱增。

在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有力实施下,近年来,成都全市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首批“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优势。

“关键是要把成都的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张九天认为,这就需要跳出成都看成都,在产业发展方面,既要从国家政策方面全盘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也要从产业链的角度攻破关键节点;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接轨世界科技前沿创新和产业变革趋势,挖掘科技潜力,利用好科教资源,让绿色低碳的技术在成都落地、生根、发芽。

【探索】

创新构建高端高质产业体系 校企地携手提供技术支撑

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构建自生长、可持续的碳普惠生态圈……今年3月,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打造绿色低碳城市正在进行时,“成都蓝”越来越成为常态。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哪些创新之举?记者了解到,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火热“出圈”,成都科技企业也已加快布局,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通威集团是全行业首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民营企业。“通过推动全厂数字化建设,化石能源逐步替代等方式,通威集团已提前规划、布局,并正在积极起草、推动行业相关标准建立。”通威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能源行业和电力行业来看,绿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路径,大约20%的节能减排工作都要通过绿氢来完成。”东方电气集团中央研究院战略和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玉恒介绍,目前,东方电气在氢能全产业链的设备技术都较为完善,包括制氢、储氢、运氢,还有燃料电池、膜电极、电池组等,“我们研发生产的燃料电池大巴在成都也运行了很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PEM技术的成本和材料寿命两方面进行科研攻关。”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0520/2012.html



上一篇:青岛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正式成立 何宗斌当选首
下一篇:2021年潍坊市科技活动周暨“庆百年”科技创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