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新与应用》栏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数据[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收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投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征稿[05/29]
- · 《科技创新与应用》刊物[05/29]
上海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好 两院院士诺奖得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94岁高龄的叶叔华(左),与她一起走上红毯的是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 昨天上午,在2021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之际,25位在沪优秀科技工作者和4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
中国首位女天文台长94岁高龄的叶叔华(左),与她一起走上红毯的是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
昨天上午,在2021年上海科技节启动之际,25位在沪优秀科技工作者和4位青少年科技爱好者代表在上海科技馆走上红毯,成为公众关注的明星。参加“科学红毯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科普发展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丁文江表示,红毯秀是让公众关注科技工作者,提升科技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创意之举。上海科技节为科普事业提供了舞台,希望能让上海市民更有科学素养、更富人文情怀。
这场“科学红毯秀”邀请的嘉宾包括老、中、青三代科技力量,包含医学、航天、船舶等多领域的上海科技人才、在沪外国专家、抗疫与科普团队、大国工匠和优秀基层科研党支部,还有《少年爱迪生》节目获奖学生。红毯秀全程直播,向全网推送,为上海科技节营造了浓郁的氛围。
首先走上红毯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她今年94岁高龄,仍在为祖国的天文事业出谋划策。她倡导建设的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望远镜列阵的创始国。与她一同走上红毯的是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
第三位走上红毯的是丁文江院士,他从事先进镁合金研究30多年,率领300多人团队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开发和技术转移的良性互动。“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科研人员,我越来越体会到,国之大者在创新,创新之核在有效的科研。”走下红毯,接受采访时丁文江说,“如何做好能有效落地、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是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要念念在心、切实于行的问题。我们必须回答好,也一定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诺贝尔奖得主也走上了红毯,他就是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迈克尔·莱维特教授。作为计算生物学领域的先驱,莱维特将经典物理学与量子物理学结合,在发展多尺度计算方法、开展复杂化学和生物体系模拟、探究生物大分子结构等方面成就卓著。
今年4月,莱维特来到上海,将在这座他热爱的城市工作7个月以上,指导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团队开展计算生物学研究。“我非常高兴能代表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走上红毯,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上海科技节的举办,让上海的科技创新氛围越来越好。我在这里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预计会取得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科研进展。”
继去年参加“科学红毯秀”后,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昨天再次走上红毯。作为抗疫与科普团队代表,张文宏不仅牵头制定了新冠肺炎诊疗“上海方案”,还善于用“听得懂的科普”为百姓解疑释惑。与他一同走上红毯的抗疫与科普团队代表还包括: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首批上海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枚,以及张文宏团队的3位抗疫医生。
科技创新的未来属于年轻人。走上红毯的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组长、“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刘真说,能与两院院士、诺奖得主一起参加红毯秀,让自己深感荣幸,也有压力。“这种压力也是对我的激励,今后我要把更多精力投入科研,将自己的兴趣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在中国科学院的高端平台上不断探索脑科学前沿领域。”作为青年科学家代表,他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热爱科学,在中学阶段就与科学研究亲密接触。“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在。希望我国有更多的年轻人以投身科研为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打拼。”
【来源:上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p>
文章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jcxyyyzzs.cn/zonghexinwen/2021/0523/2028.html